[1] 彭小芹, 马铭彬, 吴芳. 土木工程材料[M]. 3版. 重庆: 重庆大学出版社, 2013: 76. [2] 李敏, 孟庆腾, 陈凤山. C60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[J]. 混凝土, 2017(3): 46-48. [3] 周南南. 高温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机理研究[J]. 新型建筑材料, 2021, 48(4): 14-17, 21. [4] 张黎飞, 郑愚, 于国友, 等. 高韧性纤维水泥基薄板弯曲韧性[J]. 混凝土, 2018(1): 96-101. [5] CHUNG D D L. Cement reinforced with short carbon fibers:a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[J]. Composites Part B: Engineering, 2000, 31(6-7): 511-526. [6] 吴伟, 冯虎. 碳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1(10): 13-18. [7] 尹俊红, 周继阳, 赫中营. 碳纤维混凝土单轴循环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研究[J]. 建筑科学, 2021, 37(5): 113-121. [8] 翟毅, 许金余, 王鹏辉. 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的SHPB试验研究[J].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41(1): 141-148. [9] 周继阳. 碳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在盾构管片中的应用研究[D]. 开封: 河南大学, 2020. [10] 刘娟红, 周昱程, 杨海涛, 等.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井壁混凝土能量与损伤特性[J]. 煤炭学报, 2019, 44(10): 2983-2989. [11] 李夕兵, 王世鸣, 宫凤强, 等. 不同龄期混凝土多次冲击损伤特性试验研究[J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12, 31(12): 2465-2472. [12] ZHENG Y S, HEINZ K, THOMAS F. Hysteresis energy-based failure indicators for concrete and brittle rock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atigue loading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, 2018, 114: 298-310. [13] 侯帅, 王文年, 曾宪森, 等. 聚甲醛纤维增强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研究[J].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, 2013, 26(3): 39-42. [14] 杨富花, 石宵爽, 栾晨晨, 等. 聚甲醛纤维增强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[J]. 新型建筑材料, 2021, 48(5): 52-56, 70. [15] 薛维培, 刘晓媛, 姚直书, 等. 不同损伤源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的影响[J]. 复合材料学报, 2020, 37(9): 2285-2293. [16] 吕雪莹, 申永刚, 钱凯君, 等. 整形器在软材料霍普金森杆中的应用[J].中国科技信息,2016(8):93-95. [17] 田威, 余宸, 王肖辉, 等. 3D打印裂隙岩体动态力学性能及能量耗散规律初探[J/OL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: 1-11[2021-11-29]. https://doi.org/10.13722/j.cnki.jrme.2021.0584. [18] 孙旭曙, 李建林, 王乐华, 等. 节理岩体超声测试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[J]. 岩土力学, 2014, 35(12): 3473-3478, 3488. [19] 胡宏彪. 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实验分析[J].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 2015, 15(2): 17-20. [20] 陈峰宾, 许斌, 焦华喆, 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纤维分布及孔隙结构表征[J].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 2021, 50(2): 273-280. [21] 朱长军.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受力破坏及其断面分形分析[D]. 沈阳: 沈阳建筑大学, 2013. [22] 王志坤, 许金余, 范建设, 等. 高温下钢纤维混凝土吸能特性研究[J]. 混凝土, 2014(2): 14-17. [23] 王梦想, 汪海波, 宗琦. 冲击荷载作用下煤矿泥岩能量耗散试验研究[J]. 煤炭学报, 2019, 44(6): 1716-1725. [24] 梁宁慧, 杨鹏, 刘新荣, 等. 高应变率下多尺寸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[J]. 材料导报, 2018, 32(2): 288-294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