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彭小芹, 马铭彬, 吴芳. 土木工程材料(第三版)[M]. 重庆: 重庆大学出版社, 2013: 76. [2] 李敏, 孟庆腾, 陈凤山. C60混凝土的动态抗压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[J]. 混凝土, 2017(3): 46-48. [3] 闫帅君.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[D]. 秦皇岛: 燕山大学, 2021. [4] 肖从真, 李建辉, 程卫红, 等. 高强混凝土装配式高层框架结构体系研究[J]. 建筑结构, 2021, 51(17): 54-58. [5] 吴伟, 冯虎. 碳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1(10): 13-18. [6] 周兴宇, 杨鼎宜, 李玉寿, 等. 多尺度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研究[J].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, 2020(4): 49-53. [7] 侯帅, 王文年, 曾宪森, 等. 聚甲醛纤维增强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研究[J].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, 2013, 26(3): 39-42. [8] 赵燕茹, 刘道宽, 王磊, 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[J]. 混凝土, 2019(10): 72-75. [9] 尹玉龙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研究[D]. 重庆: 重庆交通大学, 2015. [10] 贺晶晶, 师俊平, 张勇, 等. 玄武岩纤维改善混凝土拉伸性能分析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1(8): 39-43. [11] 李德超, 赵晨曦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[J]. 公路, 2020, 65(6): 237-241. [12] 陈峰宾, 许斌, 焦华喆, 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纤维分布及孔隙结构表征[J].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 2021, 50(2): 273-280. [13] 侯敏, 陶燕, 陶忠, 等. 关于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研究[J]. 混凝土, 2020(2): 67-71, 75. [14] 李为民, 许金余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冲击力学行为及本构模型[J]. 工程力学, 2009, 26(1): 86-91. [15] 许金余, 范飞林, 白二雷, 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[J].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, 2010, 6(S2): 1665-1671. [16] 李丹, 陶俊林, 贾彬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试验研究[J]. 新型建筑材料, 2012, 39(12): 47-51. [17] 赖建中, 孙伟, 戎志丹.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多次冲击荷载下的力学行为[J]. 爆炸与冲击, 2008, 28(6): 532-538. [18] 周浩, 贾彬, 黄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受拉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[J]. 建筑结构, 2020, 50(24): 104-109. [19] 薛维培, 刘晓媛, 姚直书, 等. 不同损伤源对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的影响[J]. 复合材料学报, 2020, 37(9): 2285-2293. [20] 刘娟红, 周昱程, 杨海涛, 等. 冲击荷载作用下的井壁混凝土能量与损伤特性[J]. 煤炭学报, 2019, 44(10): 2983-2989. [21] 周科平, 李杰林, 许玉娟, 等.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[J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12, 31(4): 731-737. [22] 李夕兵. 岩石动力学基础与应用[M]. 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14. [23] 田威, 余宸, 王肖辉, 等. 3D打印裂隙岩体动态力学性能及能量耗散规律初探[J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22(3): 446-456. [24] 申永利, 孙永波. 基于超声波CT技术的混凝土内部缺陷探测[J].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, 2013, 10(4): 560-565. [25] 邓祥辉, 高晓悦, 王睿, 等. 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及孔隙分布变化分析[J]. 材料导报, 2021, 35(16): 16028-16034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