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肖前慧, 牛荻涛, 朱文凭.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强度衰减模型与耐久性寿命预测[J]. 建筑结构, 2011, 41(S2): 203-207. [2] 王晨霞, 刘路, 曹芙波, 等. 冻融循环后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[J]. 建筑结构学报, 2020, 41(12): 193-202. [3] 王丕祥, 郭环宇, 周嫚. 寒区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[J]. 森林工程, 2021, 37(4): 102-109. [4] 袁立月, 陈克政, 彭飞, 等. 冻融循环作用下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[J].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(中英俄文), 2023, 14(4): 81-87. [5] 张恺, 王茂华, 尹志刚, 等. 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隙损伤劣化研究[J]. 建筑结构, 2023, 53(S2): 1342-1346. [6] 张晓锋, 卢浩, 高渊. 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[J]. 混凝土, 2023(11): 12-16, 19. [7] 胥晔, 陶俊林, 李洪祥. 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冲击劈拉强度预测模型[J]. 硅酸盐通报, 2024, 43(2): 448-455, 465. [8] 李智睿, 徐存东, 李振, 等. 冻融循环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[J]. 石河子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22, 40(1): 55-60. [9] 滕飞, 陈升平, 段小龙. 冻融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[J].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, 2015, 30(5): 104-108. [10] 郝伟, 徐英国, 曾运财, 等. 芳纶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与损伤模型研究[J]. 铁道建筑, 2013(1): 129-133. [11] 李趁趁, 于国卿, 高丹盈. 冻融作用下FRP条带约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[J]. 人民黄河, 2009, 31(2): 93-95. [12] 尹俊红, 周继阳, 赫中营. 碳纤维混凝土单轴循环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研究[J]. 建筑科学, 2021, 37(5): 113-121. [13] 徐文协, 张拥军. 碳纤维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影响和破坏形态分析[J]. 低温建筑技术, 2020, 42(9): 26-29. [14] 朱兴礼. 纳米碳纤维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增强作用研究[J]. 塑料科技, 2023, 51(12): 53-56. [15] 杨海萍, 张亚楠. 碳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试验分析[J]. 合成纤维, 2023, 52(9): 70-73. [16] 宋萌萌, 吴文飞, 周恒. 不同应变率下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单轴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3(6): 80-87. [17] 陈潋. 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[J].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, 2022, 51(6): 105-107. [18] 吴伟, 冯虎. 碳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1(10): 13-18. [19] 张景丽, 纠永志. 高温作用下碳纤维混凝土内部孔隙结构与动态力学特性研究[J].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, 2022(8): 58-63,69. [20] 党军亮, 牛建刚, 唐好令, 等. 碳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[J]. 合成纤维工业, 2021, 44(4): 55-58. [21] 姚韦靖, 刘宜思, 庞建勇, 等. 硫酸盐侵蚀下掺稻壳灰混凝土的劣化性能及损伤模型[J]. 复合材料学报, 2022, 39(10): 4813-4823. [22] 谢和平, 鞠杨, 黎立云. 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[J].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, 2005(17): 3003-3010. [23] 陈峰宾, 许斌, 焦华喆, 等.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纤维分布及孔隙结构表征[J].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, 2021, 50(2): 273-280. [24] 尹升华, 侯永强, 杨世兴, 等. 单轴压缩下混合集料胶结充填体变形破坏及能耗特征分析[J]. 中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21, 52(3): 936-947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