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聂威. 新型CFRP-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[D] . 柳州: 广西科技大学, 2013. [2] 朱红兵, 赵耀, 李秀, 等. 疲劳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的刚度退化规律及计算公式[J] .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, 2014(2): 1-5, 13. [3] 张鹏, 钟卿瑜, 邓宇, 等. 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CFRP-PCPs复合筋混凝土梁裂缝试验研究[J] . 工业建筑, 2014, 44(10): 4-5. [4] 杜修力, 王作虎, 詹界东. 预应FRP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[J] . 土木工程学报,2012, 45(2): 44-50. [5] 梅世强, 姜袁, 王乾峰. 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卸载刚度试验研究[J] . 新型建筑材料, 2010(1): 1-4. [6] 喻磊, 张荫, 姚谦峰. 循环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格单元结构受力机理试验研究[J] . 土木工程学报, 2007(8): 47-53. [7] 周博. 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后刚度模型研究[D] .西安: 长安大学, 2010. [8] 宁全润. 基于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带裂钢筋混凝土梁短期刚度研究[D] . 重庆: 重庆大学, 2011. [9] 张贵海. 钢筋混凝土梁刚度计算的简化模式[J] . 甘肃科技, 2006, 22(4): 150-152. [10] 张皓, 曹双寅.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的刚度计算分析[J] .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, 2009, 31(6): 19-23. [11] 肖赟. 预应力混凝土梁超载疲劳刚度退化试验研究[D] . 北京: 北京交通大学, 2014. [12] 欧进萍, 林燕清. 混凝土高周疲劳损伤的性能劣化试验研究[J] . 土木工程学报, 1999(5): 15-22. [13] 易成, 朱红光, 王青, 等. 疲劳荷载下混凝土梁弯曲损伤指标的探究[J] . 应用力学学报, 2009(1): 71-75, 212. [14] 赵冠远, 安明喆, 季文玉, 等. 考虑弹塑性结构退化和捏拢滑移效应的光滑滞回模型[J] . 中国铁道科学, 2011(3): 52-57. [15] Reinhorn A M, Valles R E. Damage evaluation in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: a deterministic approach[R] . New York: NCEER, 1995. |